小麦叶片老化过程中光合功能衰退的可能机制

被引:17
作者
肖凯
张荣铣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河北保定,江苏南京
关键词
小麦叶片; 老化; 光合功能衰退;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小麦旗叶自然老化过程中,叶绿素含量(Chl)和光合速率(Pn)在叶片全展时达最大值,以后至叶片枯黄不断降低;RuBPcase活性于全展后10天达到最大值;PS Ⅰ、PS Ⅱ活性在老化前期(展后20天以前)保持平稳,以后不断下降。RuBPcase活性与PS Ⅰ活性、PSⅡ活性比值也均于全展后10天达最大值,以后呈迅速降低趋势,表明在叶片老化中后期,光合机构的光暗反应出现失衡现象,此外,在旗叶老化期间。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不断增加,SOD活性和CAT活性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说明,叶片老化期间光合机构的“光合同化力形成与碳同化作用失衡”不断加重,诱发了活性氧数量的增加,而同时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不断降低,导致了活性氧的累积。这可能是造成光合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杂种小麦较亲本具有较长的功能期,可能与其叶片光合机构“光合同化力形成与碳同化作用失衡”程度较轻及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强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05 / 8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植物的超氧物自由基与羟胺反应的定量关系 [J].
王爱国 ;
罗广华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 (06) :55-57
[2]   不同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全展后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J].
张荣铣 ;
程在全 ;
马万山 ;
吴源英 ;
方志伟 ;
朱根海 .
江苏农业学报, 1990,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