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政治、道德与市场的互动——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中心

被引:15
作者
夏少琼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对口援建; 灾后重建; 政治; 道德; 市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5 [救灾];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汶川大地震以后的对口支援是中央政府根据灾情的轻重与各省市经济实力的具体情况所进行的政治安排,这一政治过程暗含着道德与市场的影响。援建政府与受援政府因为立足不同,期待亦有所不同,这也导致双方在援建与受援的互动中出现分歧与错位。究其原因,威权体制、财政体制的分权化及晋升锦标赛是这一错位的根源,但双方在错位之中同样寻找到共同行动的基础,即在强制性的政治任务中寻找持续互利的合作模式,同时实现组织与个体层面的双赢。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对口支援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趋势 [J].
伍文中 .
财经论丛, 2012, (01) :34-39
[2]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3]   从对口合作到区域合作:后援建时代地方合作的应然转变 [J].
郑春勇 .
理论与改革, 2011, (05) :144-146
[5]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09, (12) :40-55
[6]   政府与官员的关系:道德冲突与伦理救治 [J].
刘祖云 .
学海, 2008, (01) :82-89
[7]   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及其行为逻辑——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视角 [J].
何显明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6) :25-35
[8]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4, (06) :33-40
[9]  
对口支援的运行机制及其法制化[M]. 法律出版社 , 刘铁,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