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经济效应及产业产出分析

被引:23
作者
钱进
机构
[1]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RCEP; GTAP模拟; 关税冲击; 宏观经济; 产业变化;
D O I
10.13680/j.cnki.ibr.2021.01.007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东盟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亚太地区的各个经济体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贸易的话语权。本文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在亚太地区的经济规模以及各个成员经济体的产业竞争优势,运用GTAP9.0数据库和一般均衡模型,以逐步降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内部成员之间关税水平的方式,探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的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情况。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内部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直至零关税水平,成员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福利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国内经济产出增加、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印度和东盟的国内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负效应、贸易条件出现小幅恶化现象;同时,各个成员方的产业互补优势更加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RCEP未来发展前景及潜在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 [J].
李新兴 ;
蔡海龙 ;
蔡松锋 ;
谢家琦 .
宏观经济研究, 2020, (07) :165-175
[3]   RCEP对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影响——基于总值和增加值贸易的视角 [J].
杜运苏 ;
刘艳平 .
国际商务研究, 2020, 41 (04) :62-74
[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进展、影响及展望 [J].
沈铭辉 ;
李天国 .
东北亚论坛, 2020, 29 (03) :102-114+128
[5]   中韩自贸区的经济效应研究与对策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 [J].
刘斌 ;
庞超然 .
经济评论, 2016, (05) :137-147
[6]   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效应: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 [J].
余振 ;
葛伟 .
财贸经济, 2014, (12) :87-98
[7]   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经济效应——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 [J].
陈淑梅 ;
倪菊华 .
亚太经济, 2014, (02) :125-133
[8]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中国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J].
黄凌云 ;
刘清华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2) :60-68
[9]   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否促进FDI流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引资效应分析 [J].
东艳 .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06) :70-88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区域农产品贸易的动态影响分析 [J].
周曙东 ;
胡冰川 ;
吴强 ;
崔奇峰 .
管理世界, 2006, (10)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