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38
作者
曾允孚
刘文均
陈洪德
郑荣才
张锦泉
李孝全
蒋廷操
机构
[1] 广西地矿局区调队
[2] 广西地矿局区调队 成都 610059
[3] 桂林 541003
[4] 成都地质学院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岩相古地理; 同沉积断裂活动; 火山活动; 广西右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华南褶皱带南缘的右江盆地,其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它的轮廓和结构,与NW向及NE向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盆地内的沉积物,分别由特征不同的非补偿性和补偿性沉积相组成两个双层结构。盆地内火山活动发育,也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发展使哀牢山洋盆开裂,导致了右江地区在拉张应力条件下出现若干NW向裂陷带,这时的盆地具有大陆边缘裂谷特点。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期,区域应力条件发生变化。滨大平洋构造的发生,使盆地轮廓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开始的哀牢山洋盆向NE方向的俯冲消减作用,使盆地在新的挤压条件下再次发生张裂和拗陷。进入了弧后盆地发展阶段。印支期末,盆地封闭。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黔南桂北晚二叠世火山碎屑来源、沉积水深及大地构造环境 [J].
张帆 ;
方少仙 .
沉积学报, 1990, (04) :22-32
[2]   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 [J].
水涛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4) :414-422
[3]  
中国古生物地理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殷鸿福等著, 1988
[4]  
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M]. 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 , 王鸿祯等主编, 1986
[5]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