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型社会”的构建——中国为什么不能选择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模式

被引:25
作者
王雅林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生产型社会; 消费型社会; 生活型社会; 全球化时空结构; 中国“新型现代性”;
D O I
10.16822/j.cnki.hitskb.2012.01.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增长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国内一些学者主张我国应借鉴西方"消费社会"模式,向消费型社会转型。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学者和民众(通过"占领华尔街"运动)却对这种模式表达了批判和否定态度。围绕这一"围城现象",首先从演化史的角度分析了西方消费社会在其发展中表现出的社会进步和致命弊端的两面性及不可持续的特征。其次,从"全球化时空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促进消费、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过程中可以从西方"大众消费"发展模式中汲取有益成分,深化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改革,但不能顺应西方经济霸权主义,采用"消费社会"模式。再次,从中国现代化的"新型现代性"性质、当代社会理论的最新成就以及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论证了中国创造新型的社会文明,走"生活型社会"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提出"生活型社会"发展模式的现实与理论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