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建构——以维基百科知识生成机制为例

被引:13
作者
丁大尉 [1 ]
李正风 [2 ]
机构
[1]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2]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关键词
网络信息空间; 知识建构; 维基百科; 建构主义;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12.05.013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知识观两个传统进路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建构是在知识-社会互动的语境中展开的。进而以维基百科为例考察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知识生成机制,在分析其知识建构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知识-社会互动视域下的知识建构机制包括知识建构的多主体参与性、知识增长的历时性、知识体系的相对系统性、知识生成的情境性等主要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物联网技术”的哲学释义
    王治东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 (12) : 37 - 41
  • [2] 解决WIKI百科版权危机的动态版权平衡机制
    马艺方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08) : 96 - 98
  • [3]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wiki way.[J].Mary E. Engstrom;Dusty Jewett.TechTrends.2005, 6
  • [4] SITUATED ACTION AND DISTRIBUTED KNOWLEDGE - A JITOL PERSPECTIVE ON EPSS
    GOODYEAR, P
    [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TERNATIONAL, 1995, 32 (01): : 45 - 55
  • [5] Introduction: epistemic comm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J].Peter M. Haa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92, 1
  • [6] 互联网政治学.[M].(英) 查德威克; 著.华夏出版社.2010,
  • [7] 知识论导论.[M].(美) 波伊曼;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8] 实践的冲撞.[M].(美)安德鲁·皮克林(AndrewPickering)著;邢冬梅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9] 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M].曾国屏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 [10] 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M].(英)巴里·巴恩斯(BarryBarnes)著;鲁旭东译;.东方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