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巫山县城秀峰寺—大块子古滑坡特征及形成过程

被引:6
作者
张加桂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古滑坡; 岩溶; 巫山县城; 三峡库区;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3.025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将以前认识的秀峰寺滑坡扩展为秀峰寺—大块子古滑坡,并探讨了它的形成过程。滑坡介于两条冲沟之间,呈不规则"哑铃"状。滑坡体原岩是巴东组第一段泥灰岩,体积约200×104m3。滑坡在特殊的地貌和地质环境下形成,并受岩溶作用控制。构成滑体、滑带和滑床的岩体均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具有复杂的结构。滑坡的形成过程是:①燕山运动形成巫山向斜,秀峰寺—大块子位于向斜NNW陡倾翼;②新构造运动期地表剥蚀、深部溶蚀、泥化,软弱地层沿灰岩顶面下滑,在潜水面附近形成和缓的局部褶皱带;③泥岩被剥蚀,冲沟切入褶皱带,泥灰岩继续下滑,滑体剪断下部褶皱带,滑坡贯通,同时,下部灰岩溶蚀变形;④进一步岩溶和剥蚀使滑坡体离散、分化、变小,同时,岩溶作用导致石板沟边灰岩倾向变反倾,顶面降低,成为目前的面貌。可以将这种滑坡形式总结为岩溶过程中的顺层推移—躺平—减速滑坡。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斜坡带岩溶作用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J].
张加桂 .
地球学报, 2005, (06) :565-569
[2]   滑坡预警判据初步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J].
吴树仁 ;
金逸民 ;
石菊松 ;
张永双 ;
韩金良 ;
何锋 ;
董诚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4) :596-600
[3]   河谷斜坡带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的控制机理——以三峡地区为例 [J].
张加桂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3) :415-419
[4]   三峡库区巫山县新城址巴东组三段形成的大型复杂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 [J].
张加桂 .
地球学报, 2001, (02) :145-148
[5]  
三峡库区泥灰质岩石的变形机理及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张加桂著, 2005
[6]  
长江三峡河谷发育史[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田陵君等编著, 1996
[7]  
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保护[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晏同珍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