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陆褶皱冲断带看大地构造相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7
作者
肖文交
李继亮
何海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5] 北京
关键词
浊积岩; 被动陆缘; 冲褶席构造样式; 前陆褶皱冲断带; 前陆磨拉石; 大地构造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浙西北为例,基于上二叠统长兴组(P2c)和大隆组(P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1z)深水浊积岩的发现,初步认为该区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综合大地构造分析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构造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为特征,构造变形强度和密度自南东向北西呈递减趋势。自南东向北西具明显的分带性。该区大地构造相主要为前陆褶皱冲断带相,而上三叠统乌灶组(T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相,二者可能是该区始于早中生代(T1—T3)造山作用的响应。大地构造相分析不仅较为圆满地解释了研究区的众多地质现象,为造山带模式提供新的制约,而且能为研究区提出新的战略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沈飞 .
地质学报, 1994, (02) :101-118
[2]   南华夏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证据 [J].
李继亮 ;
孙枢 ;
许靖华 ;
陈海泓 ;
彭海波 ;
王清晨 .
地质科学, 1989, (03) :217-225
[3]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 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10)
[4]   绍兴-江山古陆对接带 [J].
水涛 ;
徐步台 ;
梁如华 ;
邱郁双 .
科学通报, 1986, (06) :444-448
[5]   薄壳板块构造模式与冲撞型造山运动 [J].
许靖华 ;
何起祥 .
中国科学, 1980, (11) :1081-1089
[6]  
闽西南前陆褶皱冲断带[M]. 地质出版社 , 侯泉林等著, 1995
[7]  
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继亮主编, 1992
[8]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9]  
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义[M]. 地质出版社 , 陈国达著, 1960
[10]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问题 .2 谢家荣. 科学出版社 .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