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31
作者:
戎利民
李佛保
蔡道章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
[2]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3]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 广州
[4] 广州
来源: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动物模型;
骨形态发生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 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方法 36只短毛豚鼠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 3组 ,A组 :在C4~C5或C5~C6 椎间盘后缘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复合制剂 ;B组 :在椎间盘后缘植入PVP ,C组系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 4、8、1 2周以斜板试验观察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 ,并按计划处死动物 ,对实验节段颈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 8周起出现运动功能减退 ;B组和C组动物术后各期运动功能无改变。组织学观察 ,A组术后 4周起出现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占据椎管 ,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变形和脱髓鞘、神经元脱失等改变 ;B、C组术后各期椎管形态、脊髓等无改变。结论 植入颈椎间盘后缘的BMP可诱导椎间盘及韧带组织骨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并对颈脊髓造成恒定的慢性压迫 ,为开展脊髓型颈椎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5+358
+35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