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被引:236
作者
冯建军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关键词
主体; 主体间性; 交往; 教育交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1世纪人类的交往实践格局 ,呼唤类主体的出现。类主体是 2 1世纪教育所要培养的目标。类主体不同于个人主体 ,个人主体的主体性表现为一种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 ,类主体表现为以存在为目的的主体间性。前者的产生诉诸于主—客二分模式 ,后者的产生诉诸于主—主交往模式。当今研究主体教育 ,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主体间性 ,同时用交往的精神审视和改造现代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课堂教学社会学.[M].吴康宁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 二十二个方案.[M].赵汀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 [3] 文化的边缘.[M].滕守尧著;.作家出版社.1997,
  • [4] 占有或存在.[M].[美]弗罗姆(Fromm;E·) 著;杨慧 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