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

被引:29
作者
白歌
胡伏莲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胃肠科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胶体铋剂; 雷尼替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3.3 [胃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疣状胃炎的关系以及国产胶体铋剂(丽珠得乐)与进口胶体铋剂(De-Nol)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经内镜检查诊断的疣状胃炎病人40例,全部做HP检查(包括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Warthin-starry银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病人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De-Nol组;丽珠得乐组;雷尼替丁组。De-Nol和丽珠得乐的用法分别为120mg每日4次和110mg每日4次,雷尼替丁为150mg,每日2次,均为口服用药,疗程8周。结果:疣状胃炎中,HP检出率为92.5%(37/40),3组药对HP的清除率分别为86.7%,83.3%和10.0%。疣状隆起或糜烂消失率分别为75.0%,69.2%和36.5%;胃窦炎改善分别为87.5%,84.6%和36.5%;活动性炎症消失率分别为78.6%,72.7%及30.0%。研究结果表明:疣状胃炎与HP有关,HP可能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并且提示胶体铋剂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明显优于雷尼替丁,国产的与进口的胶体铋剂治疗疣状胃炎效果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7+20+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Campylobacter pylori duodenal ulcer and gastric metaplasia.possible role of functional tissue in ulcerogenesis. Carrick J,Lee A,Hazell S,et al. Gut . 1989
[2]  
Diffuse varioliform gastritis. Lambert R. Digestion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