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茎秆形态学优势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研究

被引:11
作者
周丽华 [1 ]
吴厚雄 [2 ]
刘辉 [3 ]
赵龙益 [2 ]
李光清 [2 ]
邓鑫 [2 ]
张德宁 [2 ]
机构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 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3] 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茎秆; 物理性状; 抗倒伏;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2006.06.04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茎杆粗壮型海南野生稻S和安仁籼稻、R 199、武育粳、R 215及其配制组合F1为材料,研究杂交水稻茎秆形态学优势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野生稻S的茎秆基部抗折断能力较强,基部节间结构较优,株高和茎杆长度合理,基部伸长节间较短、充实度高,是一个茎秆物理性状良好、抗倒伏能力强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以海南野生稻S为母本与安仁籼稻、武育粳、R 199和R 215所配制的组合F1茎秆基部抗折断能力和充实度、基部伸长节间粗度、横切面面积和茎壁厚度等性状明显优于其父本并表现出一定的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株高较父本明显增加,但基部伸长节间长度较父本短,具备抗倒伏性较强的生物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 [J].
肖应辉 ;
罗丽华 ;
闫晓燕 ;
高艳红 ;
王春明 ;
江玲 ;
矢野昌裕 ;
翟虎渠 ;
万建民 .
作物学报, 2005, (03) :348-354
[2]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J].
杨长明 ;
杨林章 ;
颜廷梅 ;
欧阳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646-650
[3]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田彦华 ;
杨建昌 ;
周开达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2004, (02) :143-148
[4]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 [J].
杨惠杰 ;
杨仁崔 ;
李义珍 ;
姜照伟 ;
郑景生 .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02) :1-7
[5]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茎秆抗倒性杂种优势的影响 [J].
梁康迳 ;
王雪仁 ;
章清杞 ;
陈志雄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12-17
[6]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J].
张忠旭 ;
陈温福 ;
杨振玉 ;
华泽田 ;
高日玲 ;
高勇 ;
赵迎春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81-85
[7]   水稻倒伏对产量影响及倒伏和株高关系的研究 [J].
李荣田,姜廷波,秋太权,崔成焕,龚振平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6, (01) :13-17
[8]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J].
孙旭初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4) :32-37
[9]   水稻株型问题讨论 [J].
杨守仁 .
遗传学报, 1977, (02) :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