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特征与末次冰期平衡线下降值研究

被引:20
作者
苏珍
赵井东
郑本兴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冰川平衡线高度(ELAs); 末次冰期; 中国西部; 中国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拥有地球上最高大且最广阔的高山高原,是除两极外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特征,在青藏高原上还呈不对称的环状.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估算,中国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冰川面积约为50×104km2,是现代的8.4倍.基于平衡线处年降水量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之间的相关关系重建的中国西部(105°E以西)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分布图与现代的相似.在青藏高原内部与西北部,平衡线下降值在500 m以内,小的仅为200~300 m;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下降值约800m,最大可达1 000~1 200 m.天山与阿尔泰山平衡线下降值均在500 m左右.中国东部(105°E以东)没有发育现代冰川,仅有数处中高山地,如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与台湾山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地形,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下降800~900 m,大于青藏高原、天山与阿尔泰山地区的下降值.根据中国东部末次冰期的平衡线分布图以及相关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资料,海拔2 000 m以下的中低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都不具备冰川发育所需的地势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西秦岭迭山西北部冰川地貌分布及其特征 [J].
赵井东 ;
王杰 ;
沈永平 ;
殷秀峰 ;
伍云飞 .
冰川冻土, 2013, 35 (04) :841-847
[2]   冰川物质平衡线的估算方法 [J].
崔航 ;
王杰 .
冰川冻土, 2013, (02) :345-354
[3]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现状与争议——兼记首届“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讨会 [J].
赵井东 ;
王杰 ;
殷秀峰 .
冰川冻土, 2013, (01) :119-125
[4]  
Quaternary glacier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imate change and tectonic uplift in the Helan Mountain[J]. ZHANG Wei 1, HE MingYue 1 , LI YongHua 1 , CUI ZhiJiu 2 , WANG ZhiLin 1 & YU Yang 1 1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2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7,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34)
[5]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J].
施雅风 ;
郑本兴 ;
姚檀栋 .
冰川冻土, 1997, (02) :3-10+12-19
[6]  
Geomorph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late Cenozoic[J]. 李吉均,方小敏,马海州,朱俊杰,潘保田,陈怀录.Science in China,Ser.D. 1996(04)
[7]   论混杂堆积和混杂岩的成因判别原则与标志 [J].
崔之久 .
地质论评, 1988, (04) :369-376
[8]  
中国东部低海拔型古冰川遗迹[M]. 海洋出版社 , 赵松龄, 2010
[9]  
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施雅风, 2005
[10]  
发现冰臼[M]. 华夏出版社 , 韩同林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