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溶洞系统与油气开发——以塔河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为例

被引:106
作者
鲁新便 [1 ]
蔡忠贤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溶洞型油藏; 古溶洞系统; 油气开发; 塔河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厘定了古溶洞系统的概念与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演化、改造以及对油藏的分隔作用,提出了古溶洞系统的垮塌充填-断裂体系是造成油藏分隔化作用的主要因素。针对该类油藏由于喀斯特作用与构造作用所造成的缝洞储集体非均质性特征,认为其油藏描述应按照系统性、层次性思路,分岩溶体系(古溶洞系统)与油藏体系(缝洞单元)两个级次来进行。与此同时,按照对喀斯特油藏描述调整后的思路与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古溶洞系统与开发井位部署之间关系进行了描述,取得了良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塔河油田南部缝洞储层的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场特征 [J].
黄绪宝 ;
顾汉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6) :836-840
[2]   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对策探讨 [J].
李宗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6) :856-862
[3]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力开发区为例 [J].
陈志海 ;
马旭杰 ;
黄广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6) :847-855
[4]   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缝洞系统与油气分布 [J].
饶丹 ;
马绪杰 ;
贾存善 ;
蒋小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6) :589-592
[5]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预测 [J].
宋美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4) :23-25+83
[6]   塔中与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形成条件的差异 [J].
闫相宾 ;
李铁军 ;
张涛 ;
李国蓉 ;
金晓辉 ;
马晓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02-207
[8]   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J].
鲁新便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4) :360-362
[9]   论碳酸盐岩储集层(体) [J].
贾振远 .
海相油气地质, 2001, (04) :1-7
[10]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24-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