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制造业增长中的结构变迁与效率演变——对“去工业化”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19
作者:
江飞涛
[1
]
雷泽坤
[2
]
张钟文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结构变迁;
效率演变;
去工业化;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2.12.00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已有文献较少从结构变迁与效率演进的视角探讨现阶段中国“去工业化”问题的特征及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本文力图弥补这一研究中的不足。基于改进的总生产可能性边界(APPF)核算框架,放松了行业间产出价格变动同质性假定,同时充分考虑行业间的Verdoorn效应,本文深入研究了1985—2015年中国制造业增长中的结构变迁和效率演进。研究表明,2008—2015年,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大幅降至0.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大幅下降,中、低技术产业TFP则呈现负增长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名义增加值占比提升有限且资本投入占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拉低了TFP增长率。这意味着,制造业内部行业内升级、行业间升级的缓慢与行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的恶化,带来了制造业内生增长动力的迅速减弱。进一步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的“去工业化”过程是制造业效率与内生增长动力恶化的结果,更接近于“过早去工业化”特征。2008—2015年,服务业TFP呈现显著恶化态势,TFP显著提升的少数行业占比提升不明显,甚至反而有所下降,因此,中国的“去工业化”过程不太可能是服务业效率提升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国的“去工业化”过程更接近于“过早去工业化”。为防止进一步“过早”或者“过快”去工业化,应将重点放在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性改进方面,片面强调制造业或者服务业重要性的政策并不可取。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8
页数:1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