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小麦和矮兰麦45S rDNA和5S rDNA基因位点FISH分析

被引:3
作者
廖进秋 [1 ]
杨瑞武 [1 ]
周永红 [2 ]
辻本壽 [3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3] 鸟取大学农学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室
关键词
波兰小麦; 矮兰麦; rDNA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D O I
10.16288/j.yczz.2007.04.015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45S rDNA和5S rDNA基因为探针,对波兰小麦(Triticum polonicum L.)和矮兰麦(T.turgidum L.cv.Ailanmai)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秆波兰小麦(T.polonicum L.High)和矮兰麦的45SrDNA和5SrDNA基因位点高度一致,都显示4个45S rDNA和6个5S rDNA基因位点;矮秆波兰小麦(T.polonicumL.Dwarf)的45S rDNA基因位点与高秆波兰小麦和矮兰麦也一致表现出4个位点,而其5S rDNA基因位点有8个。同时讨论了rDNA基因位点的数目和分布位置在种间和种内存在差异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番茄的CPD带型和45S rDNA位点的鉴别(英文) [J].
佘朝文 ;
刘静宇 ;
宋运淳 .
遗传学报, 2005, (10) :1101-1107
[2]   大麦45S和5SrDNA定位及5SrDNA伸展纤维的FISH分析 [J].
赵丽娟 ;
李立家 ;
覃瑞 ;
熊怀阳 ;
宋运淳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5, (01) :15-19
[3]   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形态与细胞学研究 [J].
刘光欣 ;
周永红 ;
郑有良 ;
杨瑞武 ;
丁春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189-193+197
[4]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rRNA基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J].
裴自友 ;
袁文业 ;
孙善澄 ;
孙玉 ;
富田因则 ;
安室喜正 .
华北农学报, 2002, (01) :6-10
[5]   水稻45S rDNA和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J].
龚志云 ;
吴信淦 ;
程祝宽 ;
顾铭洪 .
遗传学报, 2002, (03) :241-244+284
[6]   矮秆波兰小麦的C带分析 [J].
杨瑞武 ;
周永红 ;
郑有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12-114
[7]   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5SrRNA基因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 [J].
闫玲 ;
丁毅 ;
陈新平 ;
宋运淳 ;
方呈祥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06) :443-448+539
[8]   波兰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差异及其与新疆稻麦的关系 [J].
杨瑞武 ;
周永红 ;
郑有良 ;
胡超 .
麦类作物学报, 2000, (04) :1-5
[9]  
Distribution of 5S and 18S–28S rDNA loci in a tetraploid cotton ( Gossypium hirsutum L.) and its putative diploid ancestors[J] . Robert E. Hanson,M. Nurul Islam-Faridi,Edward A. Percival,Charles F. Crane,Yuanfu Ji,Thomas D. McKnight,David M. Stelly,H. James Price.Chromosoma . 1996 (1)
[10]  
New 18S·26S ribosomal RNA gene loci: chromosomal landmarks for the evolution of polyploid wheats[J] . Jiming Jiang,Bikram S. Gill.Chromosoma . 199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