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海龙
王平
张仁陟
王玲英
张春红
韩国君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 耕作方式; 有机磷; 黄土高原;
D O I
10.13432/j.cnki.jgsau.2006.05.022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有机磷分级体系,对陇中黄土高原0~5 cm、5~10 cm、10~30 cm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磷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陇中黄土高原有机磷的组成以中度活性有机磷占绝对优势,约占总有机磷含量的72.2%;其次为高稳性有机磷,占15.0%;中稳性有机磷占11.0%;最少的为活性有机磷,占总有机磷含量的1.8%.同一层次不同处理中,各形态有机磷均以免耕秸秆覆盖(NTS)含量最高,依次为: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不覆盖(T).土壤剖面中总有机磷和各组分有机磷含量变化规律为:表层总有机磷及表层各组分有机磷含量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总有机磷和各组分有机磷含量逐渐下降.同一层次不同处理的总有机磷含量均以免耕秸秆覆盖(NTS)最高,而传统耕作(T)在各个层次中总有机磷含量均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土壤有机磷组分动态变化和剖面分布 [J].
于群英 ;
李孝良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3) :225-227
[2]   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植物营养学研究 [J].
王庆仁 ;
李继云 ;
李振声 .
生态学报, 1999, (03) :129-133
[3]   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分组及其有效性分析 [J].
李和生 ;
马宏瑞 ;
赵春生 .
土壤通报, 1998, (03) :21-23
[4]   陇中旱地少免耕覆盖对提高土壤养分效应的研究 [J].
温随良,刘军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1) :27-31
[5]   施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J].
甄清香,邵煜庭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4) :392-395+355
[6]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的研究 [J].
蒋柏藩 ;
顾益初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9, (03) :58-66
[7]  
Soil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and phosphorus-use efficiencies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s of Mount Kinabalu, Borneo[J] . K. Kitayama,N. Majalap-Lee,S. Aiba.Oecologia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