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解: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存在方式

被引:11
作者
李栋 [1 ]
杨丽 [2 ]
机构
[1]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程理解; 教师; 专业特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师职业构成了挑战,当务之急是找寻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专业特质,从而为人类教师的重要性辩护。相较于人工智能,人类教师在课程理解诸方面优势明显:在理解层次上,只有人类教师能兼顾广义和狭义的课程理解;在理解方式上,人类教师的"理解范式"无可替代;在理解中介上,人类教师运用语言方面有独特优势;在理解效果上,人类教师的理解更具创造性。这些优势表明,教师课程理解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师何以为师质的规定性,是人类教师的核心存在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学为人师? [J].
项贤明 .
中国教育学刊, 2019, (03) :76-80
[2]   新高考制度下教师课程理解的新突破 [J].
李栋 ;
杨丽 .
中国教育学刊, 2016, (08) :84-90
[3]   作为理解之艺术的诠释学 [J].
潘德荣 .
哲学研究, 2016, (05) :19-24+128
[4]   关于理解力和执行力的哲学思考 [J].
张友谊 .
理论学刊, 2012, (04) :70-74
[5]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解释学基础 [J].
洪波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 (01) :150-153
[6]   理解的应用性与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走向” [J].
彭启福 .
哲学动态, 2005, (09) :18-25
[7]  
分殊科学哲学史[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刘大椿, 2017
[8]  
现象学运动[M]. 商务印书馆 , (美) 施皮格伯格 (Spiegelberg, 2010
[9]  
理解之思[M].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彭启福著, 2005
[10]  
理解课程[M]. 教育科学出版社[美]威廉,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