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被引:49
作者
丛玉隆
魏玉香
张立文
殷宗健
白洁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液凝固因子; 抗凝血酶类; 纤维蛋白原; Child-Pugh分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2 [肝硬变];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肝硬化患者43例,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5例,C级15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结果 PT、APTT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延长,F值分别为32.828和18.743,P值均<0.01;Fib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F=4.747,P<0.01。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43.129、12.677、36.405、9.380和21.988,P值均<0.01。Ⅷ、vWF因子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增高,F值分别为16.672和14.657,P值均<0.01。AT-Ⅲ、PC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22.602和15.430,P值均<0.01。D-d、t-PA抗原随病情加重逐渐增高,F=5.957,P<0.05。PAI活性正常对照组和3组患者检测结果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患者的凝血因子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胞内Ca2+浓度、CD62P、CD63及血浆CD62P的检测 [J].
唐中 ;
周京国 ;
黄文方 ;
杨明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07) :29-31
[2]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J].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 ;
寄生虫病学分会 ;
肝病学分会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06) :32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