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被引:79
作者
戴明宏
赵久然
杨国航
王荣焕
陈国平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玉米; 碳氮比; 干物质转运; 氮素转运; 可溶性糖; 粒叶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密度45 000株/hm2)比较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转运、可溶性糖和C/N等指标。【结果】3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为农安>浚县>昌平;6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先玉335,最低的是京单28,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千粒重;吐丝期最大LAI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粒叶比则与产量成正相关;吐丝后干物质生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低产生态条件下,茎鞘内富集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反映了源-库-流的不协调。在不同生态条件下,C/N与产量呈负相关。根据籽粒氮素的来源可将不同品种归为3类:(1)对后期吸氮(61.0%—68.4%)的依赖高于器官转运氮(39.7%—46.0%);(2)后期吸氮量与器官转运氮量相当;(3)后期吸氮(42.5%—45.3%)低于器官转运氮(57.2%—61.7%)。【结论】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源库关系更加协调,表现在粒叶比高、收获指数(包括氮素收获指数)大、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适宜、C/N值相对较低。而粒叶比高、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也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585 / 159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不同冠层结构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J].
吕丽华 ;
王璞 ;
鲁来清 .
玉米科学, 2008, (04) :66-71
[2]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 [J].
周海燕 ;
李国龙 ;
张少英 .
作物杂志, 2007, (06) :14-18
[3]   施氮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及穗粒形成的影响 [J].
申丽霞 ;
王璞 ;
兰林旺 ;
孙西欢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1074-1079
[4]   氮肥类型与施用量对华北平原夏玉米源库关系的影响 [J].
易镇邪 ;
王璞 ;
张红芳 ;
申丽霞 ;
刘明 ;
戴明宏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294-300
[5]   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J].
李朝霞 ;
赵世杰 ;
孟庆伟 ;
邹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04) :79-83
[6]   玉米碳氮代谢研究进展 [J].
李潮海 ;
刘奎 ;
连艳鲜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318-323
[7]   氮钾营养对春玉米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影响 [J].
金继运 ;
何萍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4) :57-64
[8]   玉米库源关系的研究 [J].
陈国平 ;
郭景伦 ;
王忠孝 ;
陆卫平 ;
饶春富 ;
朱世明 .
玉米科学, 1998, (04) :37-39+57
[9]   作物源库理论在产量形成中的应用 [J].
李绍长 ;
王荣栋 .
新疆农业科学, 1998, (03) :106-110
[10]   烤烟碳氮代谢几个问题的探讨 [J].
史宏志 ;
韩锦峰 .
烟草科技, 1998, (02)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