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6年北京市食物消费的土地需求

被引:9
作者
董佳静 [1 ]
赵旸 [1 ]
王重阳 [1 ]
肖潇 [1 ]
张丹 [2 ]
刘立涛 [2 ]
刘晓洁 [2 ]
张亚丽 [2 ]
伦飞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食物消费; 土地需求; 土地压力; CPI指数法; 粮食安全; 饮食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6.1 [人民消费水平、结构];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 ; 120405 ;
摘要
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食物消费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对城市尺度食物消费的土地需求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利用CPI指数法,估算了北京市城乡居民1980—2016年的食物消费情况,揭示了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改变对土地需求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未来不同消费模式下的土地需求情况,以期为实现居民的可持续消费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食物消费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结果表明:北京市食物消费结构已经由"粮食主导"的消费模式逐渐变为多元化的消费模式,且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980—2016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食物消费的土地需求量呈"U"型的变化特征,其中粮食消费的土地需求不断减少,而蔬果和动物性食物的土地需求不断增加;在2016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食物消费的土地需求量达到了1227.04 m2/人,使得北京市居民消费的土地需求总量达到了266.62万hm2,其中动物性食物消费占70.36%,城市居民食物消费占95%以上;在2016年,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的土地需求压力达到了14。健康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能够缓解食物消费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在健康饮食情景下,北京市每年居民食物消费最多可节约95.20~153.32万hm2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现有耕地和果园面积的5~8倍。因此,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调整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食物消费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50 / 13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及优化路径 [J].
刘丹 ;
巩前文 ;
杨文杰 .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12) :37-51
[2]   中国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研究 [J].
蔡雪雄 ;
李倩 .
亚太经济, 2018, (05) :130-136
[3]   权衡城市扩张、耕地保护与生态效益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情景分析 [J].
刘菁华 ;
李伟峰 ;
周伟奇 ;
韩立建 ;
钱雨果 .
生态学报, 2018, 38 (12) :4341-4350
[4]   基于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中国耕地需求动态变化分析 [J].
刘春霞 ;
王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 (08) :1227-1235
[5]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工作问题探讨 [J].
罗晓雷 .
南方农业, 2018, 12 (10) :55-57
[6]   城市化、食物消费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J].
张少春 ;
闵师 ;
马瑞 .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 (03) :13-20
[7]   基于粮食安全的黑龙江省耕地压力时空特征分析 [J].
刘璐璐 ;
宋戈 ;
黄善林 ;
聂学海 ;
王萌萌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0 (01) :138-143
[8]   食物安全的内涵、指标与评价方法综述 [J].
陈源源 ;
吕昌河 ;
尚凯丽 .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 (22) :158-164
[9]   居民食物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20省居民食物消费调研 [J].
熊靓 ;
王东阳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 23 (03) :49-53
[10]   中国不同地区食物消费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影响研究 [J].
田甜 ;
唐增 ;
孙廷艳 .
草业学报, 2017, 26 (02) :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