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鱼类染色体研究
被引:40
作者:
周暾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物系细胞遗传学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鱼类;
DNA;
鲶形目;
水生动物;
染色体;
鲤形目;
亚科;
李树深;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鱼是脊椎动物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具有极其多样的生物学特性和重大经济价值。考察鱼类染色体,对研究鱼类的遗传、变异、分类、系统演化以及杂交育种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但鱼类染色体一般都多而小,考察困难,研究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对人类染色体的研究在技术上有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六十年代初,又建立了人类染色体的分类和命名的统一系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对鱼类染色体的研究。1966年,Ojima等首先将低渗处理细胞和空气干燥法制片应用到鱼类染色体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个作了鱼的核型分析。随后,一些学者,又相继建立了鱼的外周血培养(Ojima等,1970;Heckman等,1970)、鳞上皮细胞培养(Ojima等,1972)、卵巢组织培养(Chen等,1970)、以及鱼的肾细胞PHA法培养(Yamamoto等,1973)等以研究鱼类染色体为目的的体外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因而,鱼类染色体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到1980年,已有过染色体研究报道的鱼类种类数累计达1076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1+100
+100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