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招莱地区大—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几个关键因素

被引:20
作者
罗镇宽
关康
余和勇
李永明
机构
[1] 天津地质研究院
[2] 天津地质研究院 天津
[3] 天津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大—超大型金矿床; 关键因素; 偶合; 招莱地区; 山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0.1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胶东招莱地区之所以能集中丰富的金矿资源是以下关键地质因素偶合的结果:1成矿地质背景是处在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和后碰撞弧的构造环境下;2控矿断裂经历了多次韧-脆、剪切-拉张的复杂变形过程,形成了宽大的构造岩带,有利于赋存大规模矿体;3控矿断裂是复合-叠加在花岗岩的侵入接触带上,有利于矿液的活动;4根据硫、铅同位素特征及产出地质背景,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以新太古代绿岩为主的结晶基底;5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为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有利于搬运大量成矿物质;6矿床与岩脉(特别是煌斑岩脉)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表明矿区是构造和岩浆活动的中心,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7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142 +1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胶东大型黄金矿集区及大规模成矿作用 [J].
翟明国 ;
杨进辉 ;
刘文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45-552
[2]   山东招掖金矿带内花岗岩类侵入体锆石SHRIMP研究及其意义 [J].
苗来成 ;
罗镇宽 ;
黄佳展 ;
关康 ;
L.G.Wang ;
N.J.McNaughton ;
D.I.Groves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3) :207-213
[3]   焦家式金矿水-岩交换作用─—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 [J].
张理刚,陈振胜,刘敬秀,于桂香,王炳成,徐金方,郑文深 .
矿床地质, 1994, (03) :193-200
[4]   胶东金矿成矿系列硫同位素研究 [J].
黄德业 .
矿床地质, 1994, (01) :75-87
[5]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6]   试论“胶南地体” [J].
曹国权 .
山东地质, 1990, (02) :1-10
[7]   胶东西北部地区金矿床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义文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8, (03) :277-286
[8]   应用蚀变矿物测定胶东金矿的成矿年龄 [J].
骆万成 ;
伍勤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7, (16) :1245-1248
[9]   山东招掖地区金矿控矿应力场初探 [J].
谢义行 .
山东地质, 1986, (01) :74-94
[10]   断裂叠加—复合接触带及其对充填热液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 [J].
孙希贤 ;
易顺华 ;
曾佐勋 .
中国区域地质, 1986, (03) :24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