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开发与预防:当代民族地区反贫困治理的发展演变——以贵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考察中心

被引:3
作者
李飞龙
机构
[1]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
关键词
救济; 开发; 预防; 民族; 反贫困治理;
D O I
10.16614/j.cnki.issn1001-733x.2014.03.029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近代以来,民族地区的集中连片贫困始终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从贫困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看,解放前贵州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上的贫困状况已经日常化。建国后国家以救济为重点进行扶贫,不过基本还是停留在临时的赈灾阶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土地产权的根本性变化,带来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巨大机遇,不过这种土地关系的改变,也未能改变贵州民族地区贫困的现状。从目前看,"救济、开发与预防"三位一体的反贫困治理模式才是民族地区贫困治理路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贵州统计年鉴.[M].贵州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2011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贵州苗族调查资料.[M].费孝通等; 著.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
[4]  
趋势·挑战与对策.[M].王永平; 袁家榆; 曾凡勤;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  
黔东南州志.[M].黔东南方志办; 编纂.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M].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7]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Z]..中国统计出版社.1949-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