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基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40
作者
陈利群 [1 ]
刘昌明 [1 ]
郝芳华 [2 ]
刘九玉 [3 ]
戴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3]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基流; 降水; 气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利用黄河源区的4个水文站及13个气象站的日系列资料,基于改进的加里宁基流分割法,分析了1956—2000年以来黄河源区基流和以水文站为节点控制的各个子流域的基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基流比例较大,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为0.652;黄河沿以上流域基流指数为0.556,黄河沿-吉迈区间基流指数为0.588,吉迈-玛曲区间基流指数为0.649,玛曲-唐乃亥区间基流指数高达0.704.从绝对量来看,黄河源区多年平均基流量为132.46×108m3;子流域中,玛多以上流域基流量最小,为3.92×108m3,吉迈-玛曲区间基流量最大,为68.82×108m3.对于整个研究区,年降水量决定年基流量,气温影响基流,气温升高,基流减少.不同子流域的基流对气候变化响应不同,玛曲以上各个子流域基流随气温升高而减少,而在玛曲-唐乃亥区间年气温对年基流量无明显影响.黄河源区年代尺度基流指数和降水量成反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河源区水循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J].
张士锋 ;
贾绍凤 ;
刘昌明 ;
曹文柄 ;
郝芳华 ;
刘九玉 ;
燕华云 ;
不详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 2004, (S1) :117-125
[2]   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若干问题的研究 [J].
刘昌明 .
水科学进展, 2004, (05) :608-614
[3]   黄河源区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彭轩明 ;
吴青柏 ;
田明中 .
冰川冻土, 2003, (06) :667-671
[4]   长江-黄河源区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环境变化 [J].
沈永平 ;
王根绪 ;
吴青柏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02, (03) :308-314
[5]   影响黄河源区迳流变化的因素分析 [J].
王昭 ;
陈德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 (03) :35-37
[6]   黄河源区降水与径流过程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 [J].
王根绪 ;
沈永平 ;
刘时银 .
冰川冻土, 2001, (01) :16-21
[7]   扎陵湖、鄂陵湖对黄河源头年径流的影响 [J].
李万寿 ;
冯玲 ;
孙胜利 .
地理学报, 2001, (01) :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