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植被记录看东亚季风的年龄

被引:9
作者
孙湘君
汪品先
王晓梅
贺娟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实验室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实验室 上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 北京
[4] 上海
关键词
东亚季风; 古新世; 新近纪; 花粉; 古植被; 干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我国最近发现的早中新世季风记录,对东亚季风系统何时形成又提出了疑问.现代季风系统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它打乱了行星气候系统纬向分布的带状模式,因而地质记录中季风气候地理模式的出现,就应当意味着季风系统的建立.据此汇总了中国大陆125个地点所获得的古植物和岩性资料,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分带模式:早第三纪宽阔的干旱带由西向东横跨中国大陆,而晚第三纪至今的干旱带仅局限在中国西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交界时气候系统的大改组,就是现代东亚季风建立的证据.其后,季风系统在晚第三纪又经历了巨大变化,包括15~13Ma前、8Ma、3Ma前干旱气候的加剧和季风系统的加强.所获得的新资料并不支持亚洲季风系统起源于约8Ma前这一观点,而认为东亚大约是在晚渐新世向季风气候转变这一假设更为合适.
引用
收藏
页码:1137 / 1143+1159 +11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palaeoclimate of Red Clay sequences from Chinese Loess Plateau[J] . Donghuai Sun,Dongsheng Liu,Mingyang Chen,Zhisheng An,Shaw Joh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19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