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茨达和太和层状岩体时代

被引:11
作者
刘红英
夏斌
梁华英
张玉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同位素地质年龄; 黑云母40Ar-39Ar和锆石U-Pb; 层状岩体; 茨达和太和; 攀西地区;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4.02.004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对攀西层状岩体中的同一岩体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获得的年龄结果有较大差异 ,导致对层状岩体的成岩时代产生争议。对攀西古裂谷带内茨达和太和两个层状辉长岩体进行了黑云母4 0 Ar/39Ar法和锆石ELA ICP MS法定年研究 ,结果表明 :茨达不含矿层状辉长岩中黑云母4 0 Ar/39Ar坪年龄为 2 5 6Ma ,太和含矿层状辉长岩中锆石U Pb年龄为 2 15Ma ,其年龄范围在 2 5 6~2 15Ma ,相当于晚二叠世—晚三叠世 ,属于海西晚期—印支期 ,而且不含矿层状辉长岩侵位时间在前 ,含矿层状岩体侵位时间在后。此外 ,根据此次层状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 ,表明其早期侵位时间并非在裂谷张裂之前的成穹阶段 ,而是和峨眉山玄武岩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张裂阶段的喷溢具有同步性 ,亦显示层状辉长岩的岩浆作用与地幔柱活动 ,以及断裂构造的密切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川西沙坝麻粒岩的Sm-Nd和Rb-S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徐士进 ;
于航波 ;
王汝成 ;
陆怀鹏 ;
方中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4) :399-406
[2]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Sm-Nd年龄 [J].
张宗清 ;
卢记仁 ;
唐索寒 .
地质学报, 1999, (03) :263-271
[3]   攀枝花层状含矿岩体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J].
冯本智 ;
杨天奇 ;
姜修道 ;
王松山 ;
胡世珍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5, (03) :108-108
[4]   Ar40/Ar39计时及西藏南部喜马拉雅期几个黑云母年龄的测定 [J].
戴橦谟 ;
洪阿实 .
地球化学, 1982, (01) :48-55
[5]  
中国攀西裂谷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张云湘主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