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信行理论对艾滋病病人高危及侵社会行为倾向的干预研究

被引:8
作者
杨惠英 [1 ,2 ]
王维利 [1 ]
李秀敏 [3 ]
李骁骁 [2 ]
唐广侠 [3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 太和县人民医院
[3] 太和县疾病控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知信行; 侵社会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确定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相关知识,改变艾滋病病人的侵社会行为,从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方法对纳入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发放调查量表、面对面访谈以及为其提供心理干预等知信行模式改变艾滋病病人的侵社会行为。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的教育策略,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高程度与其文化程度的高低有关(P<0.01);全县艾滋病感染率相较于之前有所降低,侵社会行为倾向有所降低,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结论知信行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人高危及侵社会行为倾向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8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艾滋病知信行现况研究 [J].
张昱 ;
么鸿雁 ;
孙谨芳 ;
冯琪 ;
王倩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8 (11) :667-670
[2]   北京市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和危险行为研究 [J].
左谦 ;
肖焕波 ;
单广良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 15 (05) :500-501
[3]   北京郊区农民艾滋病教育效果评价 [J].
唐芹 ;
刘枫 ;
孙茉芊 ;
赵燕春 ;
宋丽红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04) :373-375
[4]   参与式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的效果评价 [J].
米光明 ;
郭玉钗 ;
许勇 ;
张红杰 ;
侯烨 ;
甘恒志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08) :68-70
[5]   农村社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J].
王新伦 ;
武俊龙 ;
郝剑虹 ;
赵芳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4) :274-276
[6]  
社区护理[M]. 科学出版社 , 刘瑛,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