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转型及其中国式任务

被引:21
作者
孙笑侠
机构
[1] 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治化; 转型期; 国情性因素; 回应性因素; 中国式任务;
D O I
10.19563/j.cnki.sdfx.2014.01.004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转型期法治"是一种法治化的过程,是体现历时性、阶段性和转折性的概念。对其进行研究,既需要考察影响它的国情性因素,也需要从法治本身的内部因素来描述。转型期法治的国情性因素包括时间、空间、环境与主体四个要素。转型期法治从观念形态、过渡策略、发展进路、运行环节四个方面来回应国情性因素,构成回应性因素。转型期法治要完成蜕变走向成熟,需要优化和强化若干中国式的任务,包括:缩减"半法治"的范围,有区分地应用建构与演进两种进路,把握转型时机与重点,选择并健全法治的必备制度要件,消解实质性思维的副作用以树立法治观和正义观。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 [J].
陆学艺 .
探索, 2010, (05) :47-54
[2]   拆迁风云中寻找法治动力——论转型期法治建构的主体 [J].
孙笑侠 .
东方法学, 2010, (04) :3-13
[3]   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J].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10, (04) :5-26
[4]   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 [J].
顾培东 .
法学研究, 2010, 32 (01) :3-5+7
[5]   局部法治的地域资源——转型期“先行法治化”现象解读 [J].
孙笑侠 .
法学, 2009, (12) :18-23
[6]   转型中国的法律体系建构 [J].
张志铭 .
中国法学, 2009, (02) :140-158
[7]   论制度风险 [J].
李文祥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8, (05) :13-17
[8]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法律资源分享问题 [J].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08, (03) :141-149
[9]   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J].
罗豪才 ;
宋功德 .
中国法学, 2006, (02) :3-24
[10]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 [J].
孙笑侠 ;
郭春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1) :47-5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