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当代使命——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

被引:8
作者
刘锡诚
机构
[1]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研究; 发展;
D O I
10.16814/j.cnki.1008-7214.2013.01.005
中图分类号
I207.7 [民间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由于我国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民间文学的搜集和研究经由多方努力,取得了成绩,谱写了新篇章。需要关注的是,这十几年是社会转型、发展急速时期,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也与之前发生了变化。在"非遗"时代甚至"非遗后"时代,民间文学在普查、搜集整理工作之后应由"政府主导"转型为"学者主导",保护、研究工作的方向也应具有相应变化。本文从中国民间文艺学历史、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发展、民间文学与国学的关系、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民间文学几方面探讨了民间文学研究在当代的工作重点和使命。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民间文艺学百年足迹 [J].
刘守华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1) :19-24
[2]  
正确认识“非遗”的文化属性[N]. 刘锡诚. 学习时报. 2011 (006)
[3]  
中华民间文学史[M]. 河北教育出版社 , 祁连休, 1999
[4]  
周扬文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周扬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