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地区S波分裂研究

被引:10
作者
廖武林
丁志峰
曾融生
张弘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喜马拉雅; 横向不均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最小特征值法,分析了喜马拉雅地区56个台站的地震记录,其中有39个台站能观察到S波分裂,其平均分裂时间在0.8 s左右.沿台站GAIG-T0040连线的东西两侧各向异性参数呈现明显的差别:其以西地区,约有一半的台站没有观测到S波分裂,快波方向主要为NW和NWW方向;以东地区台站的快波方向在MBT(主边界断裂)以南为NNE向,平均分裂时间为1.05 s;低喜马拉雅地区为NE和NEE向,平均分裂时间为0.72 s;而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为N-S和NNE向,平均分裂时间为0.68 s.综合其他研究结果,认为东西向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异是由于印度块体向北推进时的横向不均匀性造成的,而南北向的变化与该地区构造单元的分布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437 / 14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Crustal structure of seismic velocity in southern Tibet and east-westward escape of the crustal material——An example by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 from Peigu Tso to Pumoyong Tso[J]. S. Klemperer.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06)
[2]   西藏高原上地幔的精细结构与构造——地震层析成像给出的启示 [J].
赵文津 ;
薛光琦 ;
吴珍汉 ;
赵逊 ;
刘葵 ;
史大年 ;
J.Mechie ;
D.Nelson ;
L.Brown ;
T.Hearn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3) :449-455+552
[3]   西藏高原西、中、东的分段性及其意义 [J].
张进 ;
马宗晋 .
地质学报, 2004, (02) :218-227+290
[4]   西藏及其周围地区地壳、地幔地震层析成像——印度板块大规模俯冲于西藏高原之下的证据 [J].
周华伟 ;
Michael A. MURPHY ;
林清良 .
地学前缘, 2002, (04) :285-292
[5]   青藏高原及其部分邻区地震各向异性和上地幔特征 [J].
姜枚 ;
许志琴 ;
A.Hirn ;
刘妍 ;
董英君 ;
薛光琦 ;
钱辉 .
地球学报, 2001, (02) :111-116
[6]   西藏定日-青海格尔木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J].
史大年 ;
董英君 ;
姜枚 ;
赵红 ;
G.Poupinet ;
A.Hirn ;
A.Nercessian .
地质学报, 1996, (04) :291-297
[7]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J].
高名修 .
地震地质, 1996, (02) :143-155
[8]   青藏高原南部下的横波各向异性 [J].
吕庆四,马开义,姜枚 .
地震学报 , 1996, (02) :215-223
[9]   青藏高原横波分裂的观测研究 [J].
丁志峰,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2) :211-220
[10]   中国大陆岩石层的方位各向异性 [J].
郑斯华,高原 .
地震学报, 1994, (02) :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