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5℃温升背景下中国极端事件变化的区域模式预估

被引:36
作者
李东欢 [1 ,2 ]
邹立维 [1 ,3 ]
周天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1.5℃温升阈值; 极端温度指数; 极端降水指数; 民生相关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FROALS模拟的区域气候模式降尺度协同试验(CORDEX)的东亚区域的动力降尺度试验数据,分析了全球1.5℃温升背景下中国地区极端温度指数、极端降水指数以及民生相关指数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的暖事件显著增加,冷事件显著减少。高强度和中等强度极端暖事件发生风险分别为1986—2005年基准期的2.14和1.93倍,高强度和中等强度极端冷事件发生风险分别为基准期的0.58和0.63倍。分区来看,华北的高强度极端暖事件增幅最大(将为基准期的2.94倍),东北高强度极端冷事件减幅最大(将为基准期的0.38倍)。西北、青藏高原以及东北等地区的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风险略增加(分别为基准期的1.13,1.04,1.22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降水显著增加,高强度的极端降水事件在全国普遍增加,并且在华北和东南的发生风险增幅最大(分别为基准期的1.88倍和1.85倍)。闷热日数在东部地区显著增加,并且与单一的极端高温事件相比,极端闷热日数的增加风险更大(将为基准期的5.34倍)。全国取暖度日显著减少,东部以及西北的降温度日显著增加,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东部地区取暖度日的减幅(-258℃·d)大于降温度日的增幅(72℃·d),但与基准期相比,降温度日的变化比例(82%)大于取暖度日(-10%)。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RegCM3 CORDEX东亚试验模拟和预估的中国夏季温度变化 [J].
李东欢 ;
周天军 ;
邹立维 ;
马双梅 .
大气科学, 2017, 41 (03) :544-560
[2]   Uncertainty in crossing time of 2 °C warming threshold over China [J].
Xiaolong Chen ;
Tianjun Zhou .
Science Bulletin, 2016, 61 (18) :1451-1459
[3]   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害对中国水稻产量的可能影响分析 [J].
熊伟 ;
冯灵芝 ;
居辉 ;
杨笛 .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 (05) :515-528
[4]   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J].
陈晓晨 ;
徐影 ;
姚遥 .
大气科学, 2015, 39 (06) :1123-1135
[5]   国际气候变化会议回顾与近期热点问题分析 [J].
曾静静 ;
曲建升 ;
裴惠娟 ;
董利苹 ;
廖琴 ;
刘燕飞 ;
张志强 .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11) :1210-1217
[6]   全球变暖2℃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J].
郎咸梅 ;
隋月 .
科学通报, 2013, (08) :734-742
[7]  
The Baseline Evaluation of 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 (LICOM) Version 2[J]. 刘海龙,林鹏飞,俞永强,张学洪.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2(03)
[8]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J].
姜大膀 ;
富元海 .
大气科学 , 2012, (02) :234-246
[9]   气温变化对华东居住建筑取暖和降温耗能的影响 [J].
史军 ;
崔林丽 ;
田展 ;
余庆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3) :460-467
[10]   Detection,Causes and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J].
丁一汇 ;
任国玉 ;
赵宗慈 ;
徐影 ;
罗勇 ;
李巧萍 ;
张锦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 (06) :954-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