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5
作者
方俊智 [1 ]
文淑惠 [2 ,3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泛亚金融合作发展促进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3] 昆明理工大学华科昆工东盟联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Multilevel p2模型; 大湄公河次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4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Multilevel p2模型方法,分析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结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呈"核心-边缘"分布的三级圈层结构,各层级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空间经济联系程度比较松散。同时,GMS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还受单个城市经济、资源集聚效应的影响,而城市间要素的扩散效应影响尚不显著。随着各成员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GMS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正迅速形成与拓展,中心城市的增加与城市之间相互建立新的经济联系将显著增强该次区域空间经济关联度,未来强化产业支撑、拓展通道建设、完善合作机制是加深GMS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地缘合作的理论框架探讨-以东南亚为例 [J].
宋涛 ;
李玏 ;
胡志丁 .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 (01) :1-11
[2]   滇中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研究 [J].
张怀志 ;
武友德 ;
王源昌 ;
陈长瑶 ;
聂玉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4, (02) :16-19+176
[3]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J].
秦尊文 ;
汤鹏飞 .
湖北社会科学, 2013, (10) :52-56
[4]   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J].
刘建朝 ;
高素英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2) :57-61
[5]   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实证分析 [J].
张建营 ;
毛艳华 .
城市问题, 2012, (10) :2-8
[6]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 [J].
李娜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1, (05) :72-77
[7]   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成因 [J].
宋伟轩 ;
朱喜钢 .
经济地理, 2010, 30 (01) :53-58
[8]   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进展、困难与前景 [J].
刘小龙 ;
刘杰豪 ;
李庆雷 .
当代亚太, 2007, (06) :46-49
[9]   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 [J].
王欣 ;
吴殿廷 ;
王红强 .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03) :55-59
[10]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02,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