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扭曲、政府控制与制度异化——国民政府时期农村合作运动失败原因解读

被引:7
作者
易棉阳 [1 ,2 ]
机构
[1]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2]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农村合作运动; 合作社; 制度异化;
D O I
10.16537/j.cnki.jynufe.2014.02.002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K2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从1927年起,国民党政府运用国家力量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22年之久的农村合作运动。国民党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目标有三:一为经济目标即挽救近代以来持续加深的农业危机;二为社会目标即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全面统制;三为政治目标即对抗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为实现这些目标,国民党政府以强制手段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国建立起政府控制型合作体制。因政府的控制,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合作社偏离了自愿性、民主管理性和社员互助共济性三大基本合作原则,制度异化使农村合作运动完全走向反民众的立场,最终被民众所抛弃。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路径与制度反思 [J].
易棉阳 ;
陈俭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 (02) :78-87
[2]   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近代农村合作运动——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J].
刘纪荣 .
中国农村观察, 2008, (02) :28-39
[4]   国民党政府时期农村合作社组织变迁的制度分析 [J].
梅德平 .
民国档案, 2004, (02) :84-87
[5]   二十世纪早期西方合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J].
陈意新 .
历史研究, 2001, (06) :89-102+191
[6]   建国前农村合作组织低效率的原因探讨 [J].
冯开文 .
古今农业, 1998, (03) :76-81
[8]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 [J].
黄立人 .
近代史研究, 1997, (06) :105-138
[9]   中国三十年代的合作运动及乡村改良潮 [J].
卜国群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 (04) :124-136
[10]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 [J].
吴承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 (02) :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