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之多元特征在当代中国的共生共栖

被引:4
作者
景君学 [1 ]
廖健太 [2 ]
机构
[1] 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2]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办公室
关键词
工业时代; 后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共生共栖;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06.06.059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在分析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中,解读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特征,强调理性在工业时代的主导地位,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却侵入人的“生活世界”,造成人的主体地位的缺失;而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强调的互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要求具有相同的旨归;同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在当代中国的共生共栖和高度融合。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 [J].
张再林 .
人文杂志, 2000, (04) :9-15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
[3]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美)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著;高〓等译;.新华出版社.1997,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