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细根的分布状态

被引:16
作者
刘士刚
朴顺姬
安卯柱
刘芳
机构
[1] 内蒙占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2]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勘察设计所
关键词
流动沙地; 固定沙地; 细根; 土壤含水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生长于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上,处于植被演替不同阶段的半灌木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种群为对象,用土钻取样法研究了生长季(2000年)降雨期前后差巴嘎蒿的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分布、生长动态及其与根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关系,观察到:1)降雨期前各土层的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加的幅度为流动沙地>固定沙地;降雨期后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减少的幅度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2)表土层(0~15 cm)中差巴嘎蒿的主根分布量在流动沙地显著高于固定沙地。3)降雨期前,差巴嘎蒿细根(直径<1 m/n)分布比例在两种不同类型沙地上的差异表现为:在土层0~45 cm中固定沙地(84.9%)极显著高于流动沙地(61.9%),而在深土层(>45 cm)中流动沙地(38.1%)显著高于固定沙地(22%);降雨期后,不论是在固定沙地还是流动沙地细根多集中于0-15 cm的表土层中,流动沙地的细根分布比例由降雨期前33%增至降雨期后的78%,固定沙地由降雨期前的49%增至降雨期后的63%。表明流动沙地差巴嘎蒿种群细根的生长比固定沙地活跃,能够在生长季降雨期后迅速调整细根的分布比例,使细根分布适应降雨期后浅层土壤含水量高的特点。固定沙地的细根分布难以迅速适应土壤水分的变化,不利于差巴嘎蒿对水分的吸收,成为种群衰退
引用
收藏
页码:684 / 6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不同沙地生境下黄柳(Salix gordejevii)的根系分布和冠层结构特征
    任安芝
    高玉葆
    王金龙
    [J]. 生态学报, 2001, (03) : 399 - 404
  • [2] ResearchcorpusofNaimanStation,adesertificationresearchstation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赵爱芬. 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 . 1993
  • [3] 毛乌素沙地臭柏根系分布及根量
    张国盛
    王林和
    李玉灵
    董智
    齐锦秋
    [J]. 中国沙漠, 1999, (04) : 82 - 87
  • [4] 景观格局在沙漠化研究中的作用
    常学礼
    赵爱芬
    李胜功
    [J]. 中国沙漠, 1998, (03) : 20 - 24
  • [5] IssuesonimpactsofdunetightnessonbotaJlicmots. 李鸣岗. 科学通报 . 1960
  • [6] 差不嘎蒿的分布及其在天然植被演替中的地位
    李进
    [J]. 中国沙漠, 1991, (02) : 58 - 63
  • [7] Root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production inthe northwestern Sonoran Desert for a C3subshrub,a C4bunchgrass,and a CAM leaf succulent. Nobel PS. American Jour-nal ofBotany . 1997
  • [8] DesertificationenvironmentandvegetationofHorqinSandyLand. 刘新民,赵哈林,赵发芬. SciencePress . 1996
  • [9] Methods of studying root systems. Bohm.W. EcologicalStudies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