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中下游近4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被引:17
作者
朱磊 [1 ,2 ]
罗格平 [1 ]
陈曦 [1 ]
许文强 [1 ]
冯异星 [1 ,2 ]
郑青华 [1 ,2 ]
王继燕 [1 ,2 ]
周德成 [1 ,2 ]
尹昌应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伊犁河中下游;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遥感; 过程和趋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针对跨界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信息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对环境变化评估需要的现状,本文以跨界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中下游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70年代的MSS、90年代的TM、2000年和2007年的ETM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与决策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可较高精度提取研究区LUCC的时空信息,通过一套数理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区域LUCC的过程和趋势。近40年来,高覆盖度林草地、中覆盖度林草地和耕地始终是伊犁河中下游地区所占比例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水库坑塘和未利用地先增加后减少,其中耕地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但减少幅度逐渐减小,水库坑塘和未利用地面积总体趋于增加。高覆盖度林草地和河流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中覆盖度林草地、湖泊和沼泽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低覆盖度林草地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过程,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耕地和林草地相互转换频繁,其中耕地与高覆盖度林草地之间的转换和高、中覆盖度林草地之间的转换为区域内最主要的四种变化类型。1970-2007年间,伊犁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始终处于准平衡状态,但有向不平衡状态发展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卡普恰盖水库的建立和90年代初期的政策变化改变了原有变化的随机性和平稳性,使区域内相关土地利用/覆被发生显著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3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木巴热克·阿尤普
    [J]. 地理研究, 2008, (06) : 1308 - 1320
  • [2] 新疆伊犁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分析
    王秀红
    杨阳
    张红旗
    [J].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S3) : 13 - 16
  • [3] 巴尔喀什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郭利丹
    夏自强
    李捷
    唐志坚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 316 - 321
  • [4] 新疆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包桂荣
    白长寿
    高清竹
    李颖
    郝向伟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2) : 208 - 212
  • [5]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胡召玲
    杜培军
    赵昕
    [J]. 地理学报, 2007, (11) : 1204 - 1214
  • [6] 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分析研究
    加尔肯
    王文杰
    朱海涌
    丹尼尔
    [J]. 新疆环境保护, 2007, (03) : 5 - 10
  • [7] 哈萨克斯坦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水域现状[J]. 张忠.中亚信息. 2001(05)
  • [8] 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陈佑启
    杨鹏
    [J]. 经济地理, 2001, (01) : 95 - 100
  • [9] 遥感图像自动解译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秦其明
    [J]. 测绘科学, 2000, (02) : 21 - 24+1
  • [10] 气候变化对天山伊犁河上游河川径流的影响
    叶佰生
    赖祖铭
    施雅风
    [J]. 冰川冻土, 1996, (01) : 31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