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论——以天下的社会涵义为中心

被引:11
作者
牟发松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天下; 民心; 声教; 社会涵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92 [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周人创生的新天道观,将神秘的天命还原为民意、民心,成为以后儒家民本政治思想的张本,并最终形成以民众/民心和声教/礼义为主要内涵的"天下"范畴体系,对应于或者相当于今日的"社会"概念。天下作为民众/民心的体现,声教/礼义的载体,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福祉的公共领域,被视为人类社会组织中最大、最高的单位,代表着社会理想、伦理价值的文化道德空间。大一统中华帝国的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都是以声教/礼义即文化认同为先导、为基础的。天下所体现出的公共性、文化性、道德性乃至超越性,使她在价值判断上优先于国家,并成为政治权力正当性、合法性的本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M].(日) 渡边信一郎; 著.中华书局.2008,
  • [2] 经典释文汇校.[M].(唐)陆德明撰;黄焯汇校;.中华书局.2006,
  • [3] 史记.[M].(汉)司马迁撰;(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2005,
  • [4] 汉书.[M].(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 ;.中华书局.2005,
  • [5] 想象的共同体.[M].(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6] 想象的共同体.[M].(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7] 三民主义.[M].孙中山著;.岳麓书社.2000,
  • [8] 淮南子集释.[M].何宁 撰.中华书局.1998,
  • [9] 唐律疏议笺解.[M].刘俊文撰;.中华书局.1996,
  • [10] 春秋繁露义证.[M].(清)苏舆撰;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