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收益双重约束下的劳动力转移

被引:23
作者
唐茂华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市生活能力; 农村劳动力; 代际转移; 社会资本; 市民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遵循本文提出的城市生活能力分析框架,在转移成本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即期城市生活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可持续性工资收入瓶颈、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等成本收益的双重约束下,劳动力的长期城市生活能力很低,由此形成了当前中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形式,但这显然不是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理想模式。为此,本文提出,劳动力的代际转移是一种可行的次优路径。当代劳动力"两栖"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其子女的代际转移提供非人力财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维的原始动力。同时,必须为代际转移的顺利实现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当务之急是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率先市民化提供一揽子的政策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实证分析 [J].
卢向虎 ;
朱淑芳 ;
张正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01) :35-41
[2]   要重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中国七城市的调查 [J].
王征 ;
唐钧 ;
张时飞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5, (07) :36-38
[3]   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J].
项继权 .
农村工作通讯, 2005, (03) :24-25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J].
申培轩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 (03) :375-380
[5]   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 [J].
赵延东 ;
王奋宇 .
中国人口科学, 2002, (04) :10-17
[6]   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蔡昉 .
中国人口科学, 2000, (04) :1-10
[7]  
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蔡昉等著, 2003
[8]  
农民工的钱流向何方. 余荣华.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