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血瘀证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活性改变的观察
被引:18
作者:
赵玉娟
吴胜群
徐新女
梁晨
华元军
机构:
[1] 天津市武警医学院内科
[2] 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血瘀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55.7 [血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等血瘀证的准确治则。观察124例血瘀证患者,与28例正常中老年作对照,以分析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的活性改变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79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显著降低,PAI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急性心肌梗塞组(15例)与对照组比较,血浆tPA活性高于其1.5倍,而PAI活性也明显增高(P均<0.05);恶性肿瘤组(30例)血浆tPA活性高于对照组1倍以上(P<0.05),而PAI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增高,纤溶活性普遍下降,血液趋于凝滞,临床应行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PA和PAI的变化较复杂,随病程进展,在较短的时间后,纤溶功能下降需以较大灵活性辨证论治,随时更改药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tPA活性明显增高,纤溶功能亢进,血粘度下降,对恶性肿瘤的局部浸润和全身转移有促进作用,故中医治疗应慎用活血化瘀攻法而应以扶正祛邪为治则,可获良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