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采用适应高磷肥沃土壤的东北大豆品种,适应浙江低丘红壤的耐低磷品种浙春2以及原产我国华南低磷土壤的广东当地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来源品种的耐低磷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在缺磷红壤中进行,施磷分别为0,2.5和5g/盆,每盆2.5kg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对低磷土耐性明显不同。东北品种明显不耐低磷,而浙春2和一些广东品种对低磷或中等磷水平土壤适应性较好。广州中粒春豆地上和地下干物重在不同处理均最高,而且随磷施用量增加而增高。浙春2、梅州春豆和南雄黄豆在2.5g磷水平时,根干重就达最高值,而地上干重也达5g水平的90%以上,说明这些品种较耐低磷。株高、地上和地下干物重在低磷水平下相关都达极显著水平,说明这几个性状都可作为鉴定大豆品种耐低磷的指标。在低磷情况下大豆叶质重增重。高耐低磷和中等耐性的品种都是在2.5g磷水平时光合速率最高,这与不耐低磷品种是不同的。耐低磷能力与叶温、叶室温度以及蒸腾速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