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潜山油气藏裂缝特征

被引:7
作者
沈万杰 [1 ]
苏惠 [2 ]
巩磊 [3 ]
李彦录 [3 ]
宋瑞荣 [2 ]
机构
[1]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2]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裂缝; 分布特征; 砂岩储层; 三叠系; 东濮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濮凹陷中生界三叠系砂岩潜山油气藏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受岩性、岩层厚度、构造等因素的控制作用,储层中发育不同规模的裂缝系统,它们不仅提供了储集层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而且提供了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通过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潜山油气藏主要发育北北东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3组高角度构造裂缝,具有节理型裂缝和断层型裂缝2种类型,此外还有与层面近平行的成岩裂缝。在纵向上,该区以二马营组2砂组裂缝最发育,其次是二马营组3砂组和二马营组1砂组,而和尚沟组和刘家沟组裂缝的发育程度明显变差。在横向上,裂缝沿地垒构造高部位呈带状分布,其中"人"字形和"入"字形构造样式的裂缝发育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电成像测井在东濮凹陷裂缝性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
赵俊峰 ;
纪友亮 ;
陈汉林 ;
王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3) :383-390
[2]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J].
曾联波 ;
漆家福 ;
王永秀 .
石油学报, 2007, (04) :52-56
[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J].
曾联波 ;
李忠兴 ;
史成恩 ;
王正国 ;
赵继勇 ;
王永康 .
地质学报, 2007, (02) :174-180
[4]   东濮凹陷“高阻红”的地质时代与划分对比 [J].
赵蔚 ;
蒋飞虎 ;
唐淑艳 .
地层学杂志, 2007, (01) :50-55
[5]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J].
曾联波 .
地质科学, 2004, (01) :11-17
[6]  
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形成与分布.[M].曾联波; 著.科学出版社.2008,
[7]  
中原油气区中生代—古生代地层.[M].蒋飞虎等; 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8]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李道品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