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锰矿锰帽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

被引:6
作者
朱恺军
姚国龙
黄金水
机构
[1]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杂质淋失,锰质氧化,锰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20.1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桃江锰矿区发育有较完整的表生氧化剖面,根据不同深度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化学成分特征,将表生氧化剖面分成三个带:氧化矿石带、过渡矿石带和原生矿石带。桃江锰矿原生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锰碳酸盐,表生富集作用包括两个地球化学过程:可溶杂质的溶解淋失作用和锰质的氧化残留作用。在过渡矿石带中,可溶性杂质发生大规模溶解迁移,锰质发生相对富集;氧化矿石带中,碳酸锰氧化成难溶的高价锰的氧化物,使锰质残留下来,形成富锰的氧化帽。过渡矿石中易溶组份的淋失,不仅使矿石品位相对升高,同时可在矿石内部形成大量孔隙,促使矿石内部碳酸锰与大气和水直接接触,加速了矿石中锰质的氧化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我国锰矿地质勘查形势及资源远景 [J].
杜春霖 .
中国锰业, 1992, (Z1) :62-65
[2]  
简明化学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苏)拉比诺维奇(В.А.Рабинович)编, 1983
[3]  
国外风化淋滤型富铁矿床[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东北工学院地质测量教研室 译,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