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犯罪原理探究

被引:20
作者
刘远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关键词
犯罪行为; 社会行为; 欺诈行为; 诈骗罪; 侵犯财产罪; 刑法规定; 行为犯; 非法占有目的; 犯罪构成模式;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00.05.013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对犯罪行为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并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欺诈犯罪是从揭示犯罪的行为方式特性视角上,以犯罪行为是否使用了欺诈手段为标准划分出的一类犯罪,不属于这一类的犯罪则可概称为其他犯罪。欺诈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目的在于揭示欺诈行为犯罪化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理论的技术的指导。一、欺诈之含义研究欺诈犯罪的原理,首先遇到的就是"欺诈"、"欺骗"、"诈骗"、"诈欺"、"诈伪"这些词语的关系问题。有人认为诈骗犯罪与诈欺犯罪、欺诈犯罪同义,有人把外国的诈骗罪译为欺诈罪或诈欺罪,也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金融诈欺的法理分析
    陈兴良
    [J]. 中外法学, 1996, (03) : 9 - 15
  • [2] 诈骗罪的定罪与量刑.[M].王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 [3] 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M].王世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4] 外国刑法纲要.[M].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5] 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陶东风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
  • [6] 罗马法原论.[M].周枏 著.商务印书馆.1994,
  • [7] 美国德国惩治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法律选编.[M].储槐植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 [8] 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M].王世洲等撰稿;周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 [9] 初民的法律.[M].(美)霍贝尔(Hoebel;E.Adamson)著;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 [10] 刑法学全书.[M].《刑法学全书》编委会编;马克昌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