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归调解,审判归审判: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被引:89
作者
李浩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调解; 审判; 调审区别; 调审分离;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3.03.007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调判结合"是我国法院长期采用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但调解与审判至少具有12个方面的不同面相,是本质上存在重大区别的两种纠纷解决机制。将调解与审判分离才符合各自的规律,并有利于优化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在法院内部,调审分离的共识正在形成。近年来,法院进行的调解改革的尝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为调审分离奠定了实践基础。通过对人员分离、角色分离、程序分离和地点分离,可以在现有民事诉讼制度的框架内完成调审分离的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民事诉讼法》修改大家谈 [J].
姚红 ;
朱江 ;
王亚新 ;
肖建华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 19 (05) :63-71
[3]   有关“调审分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J].
白彦 ;
杨兵 .
法律适用, 2011, (04) :74-78
[4]   调解八法 [J].
张豪 .
山东审判, 2010, 26 (03) :58-60
[5]  
首家调解法庭纪事[J]. 李秀平.法律与生活. 2004(10)
[6]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J].
李浩 .
法学研究, 1996, (04) :57-68
[8]  
南京中院民商二审程序创建“调判适度分离”模式[N]. 张宽明,邹小戈.人民法院报. 2012 (001)
[9]  
法律与社会[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瓦戈, 2011
[10]  
社会的法律[M]. 人民出版社 , (德) 卢曼,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