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英文)

被引:1
作者
谭雪明
黄山
熊超
石庆华
潘晓华
吴自明
机构
[1]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早稻; 产量; 甲烷; 氧化亚氮;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5.05.025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154.1 [土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9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构建不同栽培技术模式(高产抛栽模式、高产移栽模式、农户模式)的基础上,监测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早稻产量及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抛栽模式和高产移栽模式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农户模式,增产幅度分别达到16.4%和17.7%,高产抛栽模式和高产移栽模式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模式甲烷排放对全球增温潜势贡献均在90%以上。高产抛栽模式全生育期甲烷排放显著低于高产移栽模式和农户模式,而高产移栽模式和农户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球增温潜势变化趋势与甲烷排放相同。高产抛栽模式温室气体强度最低,农户模式最高,高产移栽模式居中。因此,在抛栽条件下,配以合理的肥料运筹是同步实现水稻高产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68 / 9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栽培模式下双季稻产量形成特点与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初步研究.[D].熊超.江西农业大学.2012, 05
[2]  
稻田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释放机制及控制.[D].李勇先.浙江大学.2003, 02
[3]   双季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唐海明 ;
肖小平 ;
帅细强 ;
汤文光 ;
林叶春 ;
汤海涛 ;
杨光立 .
生态学报, 2012, 32 (05) :1481-1489
[4]  
不同氮、磷肥用量下双季稻田的CH_4和N_2O排放.[J].石生伟;李玉娥;万运帆;秦晓波;高清竹;.环境科学.2011, 07
[5]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J].
林洪鑫 ;
潘晓华 ;
石庆华 ;
彭春瑞 ;
吴建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1) :22-28
[6]   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CH4与N2O排放的影响 [J].
白小琳 ;
张海林 ;
陈阜 ;
孙国峰 ;
胡清 ;
李永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282-289
[7]   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 [J].
马秀梅 ;
朱波 ;
杜泽林 ;
郑循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199-1202
[8]   中国稻田甲烷产生和排放研究 Ⅰ.产生和排放机理及其影响因子 [J].
任万辉 ;
许黎 ;
王振会 .
气象, 2004, (06) :3-7
[9]   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田光明 ;
何云峰 ;
李勇先 .
土壤与环境, 2002, (03) :294-298
[10]   土壤水分状况和质地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 [J].
徐华 ;
邢光喜 ;
蔡祖聪 ;
鹤田治雄 .
土壤学报, 2000, (04) :49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