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1995—2014

被引:18
作者
王凯 [1 ]
周婷婷 [1 ]
邵海琴 [1 ]
邓楚雄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旅游业碳生产率; 区域差异; 格局演变; 空间自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利用"自下而上"法核算1995—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旅游业碳生产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衡量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4年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其年均增长率为2.07%,旅游业碳生产率具体数值由1995年的1.120 1万元/t增长至2014年的1.653 0万元/t;旅游业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但区域绝对差异和区域相对差异均逐步缩小;旅游业碳生产率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旅游业碳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正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局部的不连续性;旅游业高碳生产率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主要代表;旅游业低碳生产率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以新疆、青海和陕西为主要代表;中国旅游业碳生产率整体水平较低,多数省区位于旅游业低碳生产率行列,研究期内旅游业低碳生产率的区域重心逐渐由西部向中部转移。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政府应制定低碳旅游相关的系列标准规范、行动方案以及保障性政策等,同时应加大对先进低碳技术和低碳设备的引进与推广;各省区应秉持低碳发展理念并将其融入目的地开发与管理之中;旅游企业应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研发低碳旅游系列产品与服务;加大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引导旅游者树立低碳旅游意识,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景区和低碳出行方式,自觉抵制高碳排旅游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省域旅游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分析 [J].
张广海 ;
刘菁 .
统计与决策, 2016, (15) :94-98
[2]   中国旅游业CO2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 [J].
王凯 ;
肖燕 ;
李志苗 ;
刘浩龙 .
旅游科学, 2016, 30 (03) :13-27
[3]   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及其动态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胡欢 ;
章锦河 ;
杨嫚 ;
康璟瑶 ;
孙晋坤 .
生态经济, 2016, 32 (06) :57-62
[4]   敦煌市旅游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分析 [J].
李彩云 ;
陈兴鹏 ;
张子龙 ;
冯会会 .
生态科学, 2016, (01) :109-116
[5]   镇江“三山”风景区旅游碳排放测度研究 [J].
王志民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35 (01) :156-161
[6]   2000—2012年山西省旅游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 [J].
程占红 ;
韩玉姣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06) :77-82
[7]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a measurement framework for tourism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J]. Yongde Zhong,Shengyi Shi,Shihong Li,Fen Luo,Weiliang Luo,Qiong Xiao.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03)
[8]   基于替代式自下而上法的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 [J].
陶玉国 ;
黄震方 ;
史春云 .
生态学报, 2015, 35 (12) :4224-4233
[9]   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J].
孙晋坤 ;
章锦河 ;
刘泽华 ;
李曼 ;
杨璐 .
生态学报, 2015, 35 (21) :7161-7171
[10]   我国旅游住宿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J].
胡林林 ;
贾俊松 ;
周秀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 (03) :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