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心的形成: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利用模式

被引:14
作者
李福 [1 ]
赵放 [2 ]
机构
[1]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2]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创新中心; 创新资源; 集聚模式; 利用模式;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8.04.001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全球创新中心是以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商业化为核心的产业和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或区域。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四次转移现象表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需求牵动是科技创新中心转移的根本动力。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再是漫无边际的自然探索,而是牢牢抓住人类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有目的性的创新活动。现今,以国家为主体的科技中心转向了以城市为主体的创新中心竞争格局。创新中心的形成不再以原材料、设备、土地等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而是依托人才为核心的知识、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聚集与利用为支撑,是创新资源聚集、融合、涌现、整合、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并以城市作为创新中心的角度来考察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利用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关村要当好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 [J].
翟立新 .
前线, 2017, (09) :72-75
[2]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路径研究 [J].
韩子睿 ;
魏晶 ;
张雯 ;
宋艳红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 (06) :125-128
[3]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管理机制 [J].
张耀方 .
中国科技论坛, 2017, (06) :5-12
[4]   构建开放创新格局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黄英 [J].
曹彦音 ;
李争粉 .
中国科技产业, 2017, (02) :55-57
[5]   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袁红英 ;
石晓艳 .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 33 (01) :134-140
[6]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推动创新商业化的国际经验借鉴 [J].
赵萌 .
经济纵横, 2017, (01) :123-128
[7]   全球创新链、链接机制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J].
杨波 ;
邓智团 .
上海城市规划, 2016, (06) :11-16
[8]   创新中心理论溯源、政策轨迹及其国际镜鉴 [J].
王佳宁 ;
白静 ;
罗重谱 .
改革, 2016, (11) :41-52
[9]   借力自贸区 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J].
金哲超 .
上海经济, 2016, (05) :85-92
[1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思考——基于深圳创新发展模式的经验启示 [J].
辜胜阻 ;
杨嵋 ;
庄芹芹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9)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