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夏季风的爆发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遥相关分析

被引:24
作者
刘芸芸 [1 ]
丁一汇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印度夏季风; 长江流域梅雨; “南支”遥相关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印度和中国地区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环流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详细讨论了印度夏季风的爆发与中国长江流域梅雨的遥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印度西南部的克拉拉邦地区夏季风爆发后两周左右,中国长江流域梅雨开始.印度夏季风爆发后,形成从印度西海岸经孟加拉湾到达中国长江流域及日本南部地区的遥相关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同于盛夏期间印度夏季风经青藏高原影响中国华北降水的遥相关型.前者可称为亚洲夏季风的"南支"遥相关型,主要发生在季风爆发初期;后者可称为"北支"遥相关型,主要形成于亚洲季风盛期.在"南支"遥相关型形成的过程中,亚洲季风环流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印度夏季风爆发、南亚高压北进、中层爆发性涡旋出现、低层热带西风带不断加强东传及西太平洋副高北跳东退.结果,在印度夏季风爆发后两周左右,高层南亚高压控制了整个亚洲地区,而在中低层,则形成一条从阿拉伯海经印度南部、孟加拉湾和南海,再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边界到达中国长江流域及日本南部的强西风带;由于副热带急流的北跳,在东亚地区上空形成相互耦合的高、低空西风急流,而长江流域则正好位于高、低空急流之间,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和低空急流左侧的上升运动区,因此触发了长江流域梅雨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63 / 7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印度夏季风与中国华北降水的遥相关分析及数值模拟 [J].
刘芸芸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08, (05) :789-799
[2]   亚澳季风区水汽输送季节转换特征 [J].
刘芸芸 ;
何金海 ;
梁建茵 ;
李春晖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2) :138-146
[4]   中国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比较研究 [J].
郭其蕴 ;
王继琴 .
热带气象, 1988, (01) :53-60
[5]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结构及其中期变动 [J].
陈隆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6) :744-758
[6]   在六月和十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现象 [J].
葉篤正 ;
陶诗言 ;
李麥村 .
气象学报, 1958, (04) :249-263
[7]   Seasonal transition features of large-scale moisture transport in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region [J].
Jinhai He ;
Chenghu Sun ;
Yunyun Liu ;
Jun Matsumoto ;
Weijing Li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 24 :1-14
[8]  
R.H. Kripalani,Ashwini Kulkarni.Monsoon rainfall variations and teleconnections over South and East A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01
[9]  
丁一汇,李崇银主编.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