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被引:8
作者
彭小松
邹小云
贺浩华
刘宜柏
傅军如
罗小金
陈小荣
贺晓鹏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南昌
[3] 江西南昌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谷粒性状; 遗传; 相关分析;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05.03.02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5个两用不育系与22个恢复系(或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组成5×22NCⅡ交配设计,对两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谷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4个性状均为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同时受父母本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9.24%,98.80%,93.50%和97.42%。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长宽比达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未达显著相关;粒宽与长宽比达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对长宽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0031,0.8886和-0.5600;粒重通过粒长、粒宽两性状的间接通径系数达0.6069和-0.3493。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早籼粒形的遗传和改良 [J].
石春海,申宗坦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1) :27-32
[2]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J].
石春海,申宗坦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4) :405-410
[3]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